應用

技術

物聯網世界 >> 物聯網新聞 >> 物聯網熱點新聞
企業(yè)注冊個人注冊登錄

無人零售瀕死:燒光40億,還有未來嗎?

2019-04-15 09:36 品牌觀察報

導讀:短短幾年,從風口翱翔,到狠狠墜地,無人零售上演了一幕巨額燒錢的鬧劇。

無人零售,無人零售,倒閉,繽果盒子,阿里

圖片來源網絡


無人零售如今真的「無人」了,連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也幾乎人去樓空。

短短幾年,從風口翱翔,到狠狠墜地,無人零售上演了一幕巨額燒錢的鬧劇。

這中間,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?

01、無人零售: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樓塌了

無人零售概念的興起,是因為亞馬遜。

2016年末,亞馬遜推出無人便利店Amazon Go,展示了即拿即走的購物黑科技。

隨后,阿里巴巴跟進,在2017年7月開出首家淘寶無人便利店,正式帶火了無人零售。包括京東、蘇寧在內的實體零售商,以及互聯網創(chuàng)業(yè)團隊紛紛沖進風口。

在這個新興賽道中,叫得上名字的有繽果盒子、F5未來店、Take GO等,無人零售公司一度多達138家。

與此同時,無人零售終端也開始遍地開花。艾瑞咨詢數據顯示,截至2017年底,全國無人零售貨架累計落地2.5萬個,無人便利店累計落地200家,無人零售全年共吸引超過40億人民幣投資,風頭賽過共享單車。

然而,這陣風吹了不到一年,就戛然而止。

2018年初,GOGO小超宣布停止運營,成為全國第一家倒閉的無人貨架企業(yè)。

行業(yè)內的選手也開始紛紛倒下:6月,傳哈米已經倒閉;7月底,行業(yè)黑馬鄰家便利宣布,由于月虧500萬基本破產;10月,小閃科技申請破產清算......


鄰家


幸存者也并不好過。

繽果盒子在上海首批落地的無人便利店早已因高溫而關閉。進入2018年,又相繼曝出裁員、高管離職、業(yè)績不達標等負面消息。

其他仍然存活的F5未來商店、EasyGo等人氣慘淡,門店數量的增長幾乎停滯。

衰敗至此,讓人不禁要問:

為什么無人零售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呢?

02、為什么無人零售會失???

無人零售行業(yè)整體遭遇滑鐵盧,背后的原因,主要是這么幾個。

其一,技術不過關。

無人零售涉及到非常復雜的前沿技術,包括機器視覺、AI算法、自動支付等等,這類技術尚不成熟,研發(fā)成本太高。

在國內,除了阿里、京東等少數巨頭,其他的初創(chuàng)公司采用的都是「二維碼+感應器」的低端識別技術。

這就意味著,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必然受影響。

不僅簡單的購物支付會因為技術問題而操作失敗,甚至在沒有購物的情況下,掃碼離開店鋪也會出現問題,導致要聯系客服才得以離開。

而像Amazon Go那樣拿完即走的購物體驗,自然更是可望不可即的了。

其二,成本并不低。

無人零售的關鍵,在于商場能在不依賴人力的情況下正常運轉。

然而,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無人店,僅僅是沒有收銀員,補貨、清理、整理工作依然需要人工,與真正的「無人」差距甚遠。

這就意味著,無人店節(jié)省的充其量只是收銀員成本,而這一塊恰好是零售業(yè)成本中最低的。

即便在一二線城市,收銀員的工資也僅僅在3000-4000元之間。

反觀技術投入方面,無人店要求安裝和保養(yǎng)智能設備,例如多個攝錄鏡頭、自動識別裝置等等,還要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建立一套完整的運營系統。

換言之,這部分十分燒錢。

另外,還有供應鏈的成本。

無人店背后的物流、配送與傳統零售是一樣的,效率并沒有得到提升。而國內零售業(yè)的配送物流自動化系統并不成熟,使得這一塊的成本依然無法減少。

簡而言之,無人零售減少的成本有限,增加的成本不少,整體來看依然是成本高企。 

其三,國人自覺性欠缺。

沒有人看管的無人店,對顧客的素質要求就非常高。

然而,國人在這一點上,依然是有所欠缺。

有媒體報道過,夏天繽果盒子店內聚集了許多顧客,不購物只吹空調,呆很長時間,導致想買東西的人進不去。

最為考驗人性的是無人貨架,把一個放滿商品的開放貨架立在辦公樓,讓顧客全憑自覺自助取東西付費。這種情況下,商品盜損率是不可控制且無法追究的。

可以想見,有多少無人貨架被貪小便宜的人一掃而空。

03、無人零售能否走出困境?

 無人零售的困境根源,行業(yè)內已經有所意識。

比如專注于消費和零售領域,曾投資過周黑鴨、百果園、奈雪的茶的天圖資本,對于無人零售就一直在謹慎觀望。

在天圖資本創(chuàng)始人看來,無人便利店雖然對消費體驗有所改善,但依然有很多問題待解決。

真正的無人零售,需要高度自動化、智能化的物流和供應鏈體系支持,而不只是無人售賣。而目前,沒有風險投資會支持這么多投入。 

因此,無人零售在短期內無法扭轉目前困境。

撇開國內,即便是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,也僅僅在初步階段。

最初,亞馬遜在美國不計成本打造出第一家Amazon Go,隨后逐漸拓展到4家門店。但由于技術等方面的限制,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依然無法規(guī)模化鋪開。

其實,在技術問題上,相關進步是非常緩慢的,需要全行業(yè)的共識以及投入,不能急于一時。

然而,對于無人零售的本質,行業(yè)參與者應該有深入的思考。

無人零售的對象還是普通消費者,那么消費者關心什么呢?

無非兩樣。一是用低價買到好商品,二是享受到更好的服務。

從這個角度出發(fā),能滿足上述要求的模式創(chuàng)新或者技術進步,就應該融合到無人零售里去。 

只有如此,無人零售才可能破局重生,走出困境。

04、結語 

任何新生事物,在發(fā)展壯大之前,都要經過多次波折。

在商業(yè)領域,一個趨勢的延續(xù),也充滿了危機和不確定性。

從遠景來看,無人零售是一副必然實現的藍圖,但目前仍然需要腳踏實地的長期蠻伏。 

強如阿里和騰訊,目前在無人零售也只是試一下水。

阿里的首家無人超市,僅僅是一家在淘寶造物節(jié)上存在了四天的快閃店,隨后在線下徹底消失。再看騰訊無人店,要么是開在園區(qū)的公司內部店,要么也是快閃店。


阿里的首家無人超市


巨頭如此,那些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,就更應該小心謹慎了。

只有這樣,當技術成熟,行業(yè)逐漸回暖,才會有機會重生。